日志

邱志杰“邱注上元灯彩计划”杭州展出:复刻金陵古都

作者:YUAN|发表时间:2015-03-06|阅读(133)|评论(0)| 推荐(0)
美院不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1月初,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推出2015年首个系列策划展览“1:1计划”,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同时举行个展,以期产生比较和讨论。苏新平和邱志杰两位任教于这两所高校的艺术家首发举办个展。

文人生活全景

苏新平个展“我是这样一路走来”系统梳理了艺术家多年来的创作生涯,对年轻艺术家具有珍贵的示范意义;而邱志杰的个展“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则向观众进一步揭示了“人与艺术”之间的神秘关系。

本次展览也是“邱注上元灯彩计划”首次较为全面的呈现。邱志杰从2010年开始该计划,从对明代古画《上元灯彩图》的研究出发,演绎出一个庞大的创作架构,试图对中国历史的述说方式进行演绎并且绘制图谱。野心庞大,但也集中呈现了邱志杰近年来一直在坚持的“艺术考古”和“整体艺术”的主张。

邱志杰是在一位台湾收藏家手中首次见到这幅长约2米的古画。“《上元灯彩图》描述的是明代中晚期南京夫子庙元宵节的情态,属于佚名画者。”邱志杰说,与《清明上河图》的庞杂、全面相比,《上元灯彩图》集中描述的是文人的生活。

临摹、注解后创造

“长期以来,在当代艺术的展览系统中,我不得不面对一个个具体展览和话题,这让我一直很担忧自己正在逐渐远离对世界和生活的全盘思考,被一种职业身份在远离。”邱志杰说,不知为何,他一直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在底层中才会有某种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上元灯彩图》一方面呈现了社会的全景,同时也集中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我把它视为很好的演练对象,决定用它来全面演练我们的历史观和社会观。”邱志杰的第一步采用了临摹的方式,这部分被他称为“初识《上元灯彩图》”。在全面了解完这幅画本身后,邱志杰最后又重新画了一遍《上元灯彩图》,这一次他对画面各个细节做了全面的考察,这种考察既有案头的也有田野的。“这次我不再是临摹,而是把自己的理解放了进去,很多地方甚至都不再按照原画在画了。”

在临摹和注解的过程中,一个“剧场”的概念在邱志杰的脑中逐渐成型。“这些历史场景开始变成一个剧场,其中似乎有一个固定结构,然后就开始产生元素,而这些元素就像是实现写好的剧本。”这让邱志杰非常兴奋,他开始着手搭建这个庞大的剧场。

搭建金陵剧场

这个剧场最终被邱志杰命名为“金陵剧场”。邱志杰从历史中抽象出了一百余个角色,既有诸如“幼帝”、“太监”、“权臣”、“书生”、“外戚”、“官僚”这类代表人属性的角色,同时也有诸如“功德碑”、“朝廷”、“漕运”之类代表上层建筑的角色,还有类似“童谣”、“妙计”、“彗星”一类的角色。

提炼出角色后,邱志杰开始对其具象化,每一个角色都被设计了一种存在。比如说“权臣”,就是一个蜡烛做的不倒翁,上部分的烛台是铁质,观众可以推动使之左右摇动;“农民”则被设计为一个碾盘,一方面,碾盘上整排的犁铧不断把砂土犁开;另一方面,刻有形象图的碾磙子又不断把犁开的砂土压成星空的图案,这样周而复始;而“书生”则被设计为用两把风扇做成的推车,被人推着到处走,吹起地上的木屑。

在“金陵剧场”中,邱志杰试图让这些角色自己运动,自己说话,他甚至不允许操作机器的工作人员与观众交流。在整个剧场中,似乎就是这些角色自己在运动。

邱志杰说,每一个在历史中行动的人都像是一个纤夫,总想把历史往自己的方向拉,最后也能形成一个合力。“这也是恩格斯的观点,所以对我而言,‘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很好地呈现了我的历史感,至于历史观,还很难说。”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