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现在的绘画教育应该“以西润中”
徐悲鸿国画、油画、版画等总的一个教学体系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看来中西结合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在徐悲鸿那个年代,30到50年代,当时国画界都不太接受增加西洋的东西,无论造型、色彩都极为反感,所以我得益于徐悲鸿这样一个的总的体系。他后来接管的美院前身北平国立,也贯彻这个体系,那些非常传统的,一点不接受外来影响的画家、教师都没办法教下去,所聘的老师都跟他思想是一致的,不反对在国画传统基础上,吸收世界范围上好的东西为我们中国画所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现在也是“以西润中”。因此,国画注入新的血液,中央美术学院后来培养的学生不同于解放以前或者民国初年的师傅带徒弟,所以我们学院不太讲某个人的学派,我们跟所有的老师学一遍。我的画绝不像一个人,我们的老师不主张像他,要创造自己独有,符合时代精神的画,他就高兴,老师也说了,画的像他他就不承认是他的学生。
——蒋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