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丈夫不能再辱

作者:王鑫生|发表时间:2013-08-28|阅读(5209)|评论(0)| 推荐(0)

李广是一个悲剧。准确来说,李广全家都是悲剧。他刚出道时,就与堂弟李蔡以勇猛著称,当时汉文帝曾叹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句话被太史公放在《李将军列传》的开头部分,他没有解释为何文帝会出此言,三家注亦对此语忽略过去。也就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定下李广命运的基调。

 

李蔡后来袭取侯爵,位至三公。他的人品才能,被史家定为“下中”,即下等的中级,远逊李广。更有甚者,李广的部将都封侯了,但他依然为上层漠视。

 

武帝时,李广在一次战役中被匈奴生俘,后来乘机逃脱回来。在汉律中,兵败被俘是死罪,但可用金钱赎罪,李广遂逃过一劫,赎为庶人。赋闲期间居家无事,某夜结伴在陕西蓝田县找人饮酒,被霸陵尉发现,故事又发生了。

 

其时夜间戒严,常人不得夜出,更何况还是饮酒。霸陵尉喝止李广。李广自报身份:“故李将军。”霸陵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强行扣留了他们。李广像韩信一样,当时没有发作,待到他重新被起用,第一件事就是请求霸陵尉同行,“至军而斩之”。在对相同事情的处理上,韩信有着更高明的手段:他功成名就后,重赏了那个曾令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市井无赖——这是对侮辱的一种巧妙回应。

 

李广此事揭示了一个千古难题:一方面是需要遵从的秩序规矩,另一方面是非常之人不可侵辱之尊严,二选一。你可以说李广心胸狭窄,但他斩霸陵尉一事,是为捍卫尊严而发出的重力回击,只是他做得过火,所以他用惨烈的人生结局为此埋单。一切都好像是上天安排。

 
同样是出于对尊严的追求,不欲被刀笔吏侮辱的李广,最后引刀自刭。其孙李陵,也具备这样的自贵心性。他死战匈奴,援兵不至,力竭而降,汉廷为此震动。当汉武帝听到李陵将为匈奴练兵这一假消息时,立即下令夷灭李陵全家,乡人皆以李氏为耻。后来昭帝即位,略有反省,乃遣李陵旧友任立政来招还李陵。在匈奴头领的陪侍下,任立政等人数以“刀环”暗示“道还”。李陵沉吟半晌,似有动摇。但最终,他以“丈夫不能再辱”谢绝汉使,终老匈奴。

 

李陵作出了一个很为难但又很明智的选择,他若归汉,无论朝政清明与否,都很难保证不会为李家的悲剧添上浓墨重彩的最后一笔。

 

在传末,太史公这样说李广:“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汉书》一改克制,说:“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武夫尚且如此,士风可想。

married men who have affairs click open
viagra super force how to get free viagra link
wife cheat story married men and affairs redirect
free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open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free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