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郝量 心远地自偏

作者:ZXWS01|发表时间:2015-04-07|阅读(287)|评论(0)| 推荐(0)
郝量 心远地自偏
掩隐在笔墨之下的,是郝量严谨的治学之心
或许,郝量是带着心远地自偏的心态,甘愿逐向那“幽邃之地”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揣度与想象
郝量以“幽邃之地”为题,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个展,将自己近三年来的创作铺陈开来。八组作品,在空间中成停留之势,往来热闹。
《壳》 145×92cm
《壳》 145×92cm
画中城池

郝量的绘画中,带有一种沉稳的气质,深邃悠远,其中暗藏庄严与仪式感。但,若是仅仅以表象之气断人,简单以玄幻描述郝量作品,绝对是流于流行文学快餐化的至大误读。

在郝量的绘画中藏着一座城池,那些对于文本的追溯、基于传统的研究、面对历史的解读,才是构建城池的扎实来源。在我看来,郝量的身上有着老派知识分子的执拗,他问经求典,固执地深入传统的内部,在吸收文本的同时为自我构建对话的平台。他不停留于皮毛,或是仅以传统为饰。

比起画者,郝量更像是书生。

文本之深

在郝量的绘画中,文本的深度是其一贯的依存,他以绘画写文本,在当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反思,追溯对于传统的讨论。早年,西方卡夫卡及卡尔维诺式的文字进入郝量的关注,对于骨骼与传统意象的对照,直抒胸臆。近年,他更为深入地投向中国传统的文本经典。

在长卷《云记》中,郝量在中西方知识体系中形成一种跳跃式的搭建,从生命本体向自然生发之间的构建。两本册页《续夷坚志》和《云仙散录》则将郝量对古代册页的研究与摹写推至另一个高潮,在研究中的解读,同时延续了其对于时间、空间的营造与论述,以画造典。在新作长卷《水火不容》中,郝量尝试了对于文本保持距离,将空间构建依托于情节化文本叙事的方式进行变化,以水火两卦的矛盾体,讨论空间的折叠与时间的错置。

恰不为新,而为古
面对所谓“新工笔”的划分,郝量以画论为释,在旧时的画谱中,以科目分类,在画论之中以六品论高下,都是先于概念的。在他看来,当下对于工笔、写意的划分过于庞大,为技术论。其实绘画方法仅仅作为艺术家所选择的的载体,不足为分。

与他者不同,投向郝量的关注,恰不是为新,而是为古。
《搜异录——续夷坚志之七 梦境应验》 绢本重彩 23.5×19.5cm×2   2013
《搜异录——续夷坚志之七 梦境应验》 绢本重彩 23.5×19.5cm×2   2013
Hi艺术=Hi  郝量=郝

手卷与册页之妙

Hi:手卷与册页为何会成为个展“幽邃之地”谈论的主要形制?
郝:我近三年的创作主要集中于以手卷和册页为载体的创作。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手卷和册页是最为特殊的两个形式。西方书籍中的绘画从圣经故事到波斯细密画,都演变为插图的形式。而中国传统的册页则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其间蕴含画与文的互文关系。手卷更是在西方找不到与之相对之物。

Hi:那么你作品中的时空关系与中国传统手卷有何区别?
郝:我更关注寻找手卷绘画的特殊性。比如传统手卷绘画中,很难明确时间点,时间一直在变化,而我认为,打开手卷的动作本身也是时间变化的过程。这其中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无法停留于此刻,无法找到此刻。早期我有一件手卷作品其中就是在时间流转中串联四季。之后创作中将时间、空间的概念进一步强化。《水火不容》以一种对称性将时空界限进行了模糊。《云记》中,最终由自然景观转入人体,但人体与自然的关系是悖论,人体是更为宏大的概念。所以,讨论所谓区别,反而是将其特征放大,而不是凭空捏造。
《搜異錄-雲仙散錄》  絹本重彩 9.5×6.5cm;22×17cm  2013
《搜異錄-雲仙散錄》  絹本重彩 9.5×6.5cm;22×17cm  2013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