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薛松作品研讨会——马钦忠发言

作者:薛松|发表时间:2013-12-02|阅读(5366)|评论(0)| 推荐(0)

  来源:艺术家提供


  讲到最后可讲的越来越少了,上一次在广州开李邦耀画展的研讨会,黄专的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他说,现在的艺术家做展览想不成功很难,一开展览都成功,一片叫好声。能不参加这种研讨会,是一种幸运。我和薛松是老朋友。我不希望薛松的研讨会是这样的假象。王林刚才已开了个好头。我的发言一半是叫好声,一半是批评声。


 首先,想讲一点祝贺。我觉得薛松在他2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视角及创作方法,这一点是中国三十年的当代创作史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他的拼贴和运用现成的图像资料进行重组,把材料的运用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非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什么不画?这是薛松切入社会问题的焦点。我用挪用的制作方式来做我的作品,从材料截取到形成画面,以及表达的观点,达到了系统的统一。在这一方面,切入问题的深度和力度构成有机统一。图像的信息承载的社会历史内涵进入画面,通过焚烧的过程形成了艺术家批判及思考社会问题的锋刃所指,切中时弊,智慧而又巧妙。这是我的祝贺。下面是我的批评或者说是期待。当他形成个人语言特征之后,这个语言形式成了一把万能的钥匙,去统括一切现象,拼贴和焚烧成了可以讲任何故事的手段了。这形成的结果是画面越来越好看了,越来越轻松了。这是需要警惕的事情。当故事说得太流利和纯熟之时,文化的聚焦点就可能虚了、模糊了、弱化了、散了。我希望通过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的文化思考的轨迹,找到新的历史语境下的聚焦点和切入点。

website how to cheat on husband click here
open affair dating sites My wife cheated on me
click here looking for affair men and women
best antibiotic for chlamydia gonorrhea and chlamydia treatment std list
abortion clinics in indianapolis west-bot.com abortion personal stories
free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how to spy a cell phone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free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