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浅析我的“意识流”性质的画法
我画关于张志新题材的那张《发人深思》时,我采用一种带有“意识流”性质的画法。时间和空间错位。一开始我也想画得像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样子,但头脑里一片混乱,后来干脆把混乱状态画下来了。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时候,她是非常孤独的一个生命。我的题目原来叫《不》,后来改成《发人深思》,但我觉得还是《不》好,人应该有说“不”的权利。我表现得很胆大,有些符号主义的色彩。《那时我们正年轻》有点延续了这种方式,这张画后面有个悲哀的故事,那年我回到知青时代的营房,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站的地方就是营房的位置。房子塌了,成为荒草萋萋的黄土地。
我们从21岁到25岁就在那里,正是黄金时候,一呆就是四年,对那里有很深的感情,可是现在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我一下就爆发了,大哭了一场,四年劳动我都没有哭过。回来后我想一定要画张画,画我们知青生活中的种种情景。我们那一辈,那个时期思想就是很混乱的,对人生的前途未知,没有答案。老的观念被打碎,新的观念还未成熟,但这恰好酝酿了我们想要打破原来旧的思想意识,我就试图表现一种正处在思考之中的过程。
《在命运的列车上》算是我“意识流”作品中的高峰。画的是我们那时候特别常见的情景,一辆火车在远处走,一个无名的小站,车厢里空空荡荡的有个知识青年,你和她之间有种似曾相识的恍惚感,却又没有说话。到了他的小站,他下车了,你接着被带到属于你的地方。就这样,“在命运的列车上,时有人下,时有人下,但我仍感谢在命运的列车上我曾见到了你。”带有一种朦胧的爱情的意味。其实我只是在反应我个人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