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艺术“意识流”到“视触觉”的转变

作者:张红年|发表时间:2013-12-03|阅读(6097)|评论(0)| 推荐(0)


  66年我从附中毕业,打定主意要考电影学院,因为我个性属于比较奔放,多愁善感型的,而且觉得电影对人心灵的冲撞比教大。但66年所有学校都不招生,接着我就下乡插队,回来后到画院。没有从事电影,但这时候使用的这种手法多少有点像电影的蒙太奇。这是一种语言,但我在如何衔接这些形象中实际上有点不太自信,后来又转变为《山村吟》《故乡月》、《杏儿歌》等“大地”系列。还是有些“意识流”手法,但更大胆了,还运用了许多民间艺术的元素,那时候我属于在形式探索上的“急先锋”。没想到一个意外的旅行改变了我的艺术探索的行程,那就是去西藏。

  我那时在形式探索上“奔”得正欢,但心里其实时时觉得“拧”,也觉得累了。似乎老在憋足了劲发出不自然的声音。到了西藏这样一个高远、深沉、静穆的大自然中,有种释然的舒服。那时候觉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感受到的空旷,我对以往种种感受都淡泊了,甚至觉得疲倦,我就像录音带的快退,退到了我童年的状态,一个单纯的只想画画的孩子。我又试图重新感受绘画本身的感染力,所需要的仅仅是单纯和直观,我舍弃了“意识流”和民歌似的方式,开始走向了一种“视触觉”,一种不受干扰的直观,特别朴素,所以我画了西藏,画我看到的东西。

——张红年

viagra studies women generic viagra sold in chinatown nyc viagra vitamins
read here read here abortion chicago
women will cheat read here dating a married woman
best antibiotic for chlamydia gonorrhea and chlamydia treatment std list
free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open spyware for android phones free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