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同龄藏家的趣味选择
作为艺术品市场的另外一个参与主体,我们在2013年春拍接触了许多青年藏家,他们之中有家族传承的“藏二代”,也有中国平民收藏家谢晋宇,以及从海外归来的时尚收藏家代表,无论他们是以何种身份介入收藏,他们的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关注都成为了今春关注的重点。揭开这些人在拍场的神秘举牌的面纱,也正是拍卖公司的非主流招商。和同为35岁以下艺术家一样,他们的收藏是多元化的,他们非常关注市场的动荡,但是多数是从画廊和艺博会等一级市场介入,用投资和金融的心态看待艺术品收藏。
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主流买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之间,80后藏家毕竟还是冰山一角,所以就有人不看好青年藏家,认为数量还不多,不是市场主流,而且他们还‘嫩’。谢晓冬说,“确实不能说‘藏二代’已经对艺术品市场起了多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他们才刚刚露出水面,未成气候,但是他们的作用很正面。”尤其是从小喜爱艺术,耳濡目染,相对父辈受到更好的整体教育,专业性更强,而且对于艺术更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藏二代”,在继承父辈的能力、眼光和藏品的基础上,又具有国际视野、新的收藏取向,能成为收藏市场的多元化力量。
而在对于青年艺术家的关注上,会有一个明显的消费性的问题,多数人怀疑对于青年藏家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建构整套学术标准,只是出于低端画作的消费需求,青年藏家一方面也是因为资金实力的原因,导致不能和老藏家在高端拍品上进行竞争,转而收入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而从这份TOP10名单中来看,在成交的整个价格区间分布上,上榜单中的十位艺术家其价格都集中在百万元以下,仅有贾蔼力和周松是两位破百万的年轻艺术家,早在青年艺术家崭露头角的时候,阎安就对记者说,这也是他们能够在市场上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相比较动辄几百万元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这些年轻人的作品价格经过两年市场的培育,都还是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上浮动。对于年轻人的作品,市场还是存在着消费力,尤其是一些年薪百万以下的金领,他们对于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是抱着消费的心里购买的。
学术性和专题性收藏是对于那些已经完成多年收藏积累的老藏家而言,对于消费型收藏,多数人表示这只是培育新买家进入市场的手段,终究也是要逐步的完成自己的主题收藏,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同样是这样,获得市场的关注,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逐步推进,不断的在艺术上进行学术推敲,也是当下最主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