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林路:中国摄影圈缺乏艺术素养 协会应该为人民服务

作者:YUAN|发表时间:2015-05-07|阅读(318)|评论(0)| 推荐(0)
前些日子,中国摄影家协会召开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个人会员处分细则。会议认为,随着会员数量的增长(我惊讶地发现,中国摄协的会员人数已经超过1.4万人)和会员构成的日益多元化,也出现了极少数会员不珍惜会员荣誉,损害摄影界社会形象和中国摄协声誉的案例。类似事件虽然数量不多,但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为切实维护中国摄影家的良好社会形象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集体荣誉,严肃协会纪律,保护会员正当权益,从而做出如下规定:本会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本会章程,视情节轻重,经本会主席团讨论决定,可给予通报批评、降低名衔、暂停会籍直至取消会籍的处分。

中国摄影早就应该有这样的规则——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摄影家协会如何看待自身的违法?或者说自身在各种层面包括精神引导和道德层面上的弄虚作假,又该如何处置呢?中国古人早有话在先:上行下效。历史的经验证明:小小的一个会员如果没有背景,哪会有那么大的胆子?

记得吴家林早就说过:摄影家协会不是错在机构上,是错在管理体制和混在里面的人的素质上,错在他们用官商理念来运作协会工作。改革开放之后,我为什么那么伤心,就是因为摄影受到金钱冲击,就是这样,一些奸商拼命往里面挤,争权夺利,……摄影家协会的非摄影家化愈演愈烈……

比如去年9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河南省某位高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这位高官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的身份引人注目。今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再次发布消息,这位高官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挥霍浪费公共财产、收受巨额贿赂等问题,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这是诸多落马官员中,又一次出现摄影“雅好”的一位。事实证明,这些官员的摄影“雅好”,逐渐超越公私边界,成为雅贿。

然而又过了两个月,《中国摄影报》才在非常不显眼的位置上姗姗来迟地发布了协会对这位高官的处理决定,最关键的是,这位高官还曾获全国摄影界最高奖——组织工作金像奖;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真水无香》专题摄影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真水无香》系列作品还曾获全国摄影“艺术创作金像奖”。据可靠消息,在这位高官落马之前,中国文联的一些官员还在为其筹备大型的展出活动和推广宣传。所有的一切证明,这位高官的平步青云,在摄影界“步步惊心”的左右逢源,是和许多推手不无相关的,其中有多少猫腻,我不敢妄加揣测,但是如果其中没有利益,难道一切就会如此顺风顺水——且不说《真水无香》的艺术水准如何(平心而论,这是一般的摄影发烧友都能轻易达到的水准,只是在权力面前所有的一切都被“噤声”),也暂且不论他的摄影作品为什么不仅被作为云台山宣传推广的代表作,还可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地铁站中四处悬挂,关键是谁为他做了如此高规格的“私人定制”,以至于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写道:“从做人的角度讲,应当看透功名利禄,远离世事纷繁,杜绝尔虞我诈,甘食粗粝,不染浮华,修美于内,敛性于心。”是什么原因推波助澜通过所有的宣传媒介认可了他的“宣言”:“这既是我面对摄影又是我面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所以我才想说:根据协会的条例,应该处罚谁?处罚一个会员、一个理事就万事大吉了?中国摄协作为决策机构,自身的监督机制在发生作用吗?你本身的引导方向难道没有错误?

记得作家韩少功曾在访谈中说过:文联、作协这事很难办。你说它是行政机关吧,它的规定动作不多,制度约束也粗,你说它是公司或者社团吧,它又缺乏奖能惩庸的足够手段,大家端着铁饭碗,日子很好混。从大定位来看,这些团体到底是“第二文化部”,还是行业工会,或只是个交流沙龙?这一类机构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明确:一是要做民主的文章,克服“官气”;二是要完全公益化,克服“商气”,就像我对孙家正说过的:不能傍大款。当时他加了一句:“还不要傍大官”。但要把这两句话落实为制度,成为一套完整和严格的规定动作,并不容易。

其实吴冠中早就有言在先:美协和作协一样,是从苏联借鉴来的。改革开放以前,美协是画家的绝对法官,甚至可以决定画家的命运。现在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

摄协也是。曾经有过的不仅傍大款、同时傍大官,看上去“日子很好混”,却伤了无数摄影人的心。比如前些年中摄协冠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摄影展览,几乎非“官”即“款”,平民摄影人再有出息也上不了殿堂。而看看那些“官”、“款”的所谓作品,有多少是过得去的,上得了殿堂的?比如中摄协冠名的各地的国际摄影节、摄影展,冠名的目的就是要钱,结果久而久之,有骨气的都退出了,比如已经退出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正在逐渐退出的云南大理国际摄影节……是啊,挂一个中摄协招牌,拿两个不三不四的所谓国家级的展览对付,狮子大开口一次就是几十万上百万。还有如吴家林所说的,一些人拿着中摄协的红头文件到处招摇撞骗,到处敛财——我不知道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有没有审计,至少每一年公布一个流水账,至少让中摄协的会员一目了然才是。

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想想:摄影,如何找到安身立命的空间?我们不能让摄影成为鹦鹉学舌的奴婢,摄影的现实才可能变得清澈透明些。其实中国摄影观念弱智到什么程度,可以由早些年这样一段摄影报刊上的赏析文章来证明。这是发表在某本专业的人体摄影杂志上的作品,然后由一份专业的摄影报刊加以评介,作为赏析栏目推出。好在文字很短,全文照抄如下:

“长城关隘”象征着传统观念禁锢的大门,画面中一位梳着中国传统式大辫子的裸女正向着光明的未来走去。作品表现的是一位思想开放、个性张扬的女孩在流变着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有机系统下,向传统思想观念挑战。她摆脱传统思想束缚,甩掉传统思想的羁绊,显示出时代的特征,展示了自身的美丽与魅力,给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文字无任何厚非之处,然而一味迎合拔高,则将中国摄影的弱智表露无遗。这样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可以说在中国摄影领域比比皆是,俯首可拾。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摄影的“文革”时期被推向了极致,多少年后再痛定思痛,这样的程式化思维依旧“泛滥成灾”。责任在谁?或者说,这就是在片面解读下导致的极端扭曲。更重要的是,如此概念化的“赏析”,正是造就将一潭死水幻觉成“真水无香”的灵药。

早些年有人问我:你觉得中国摄影要走向世界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人文精神的建立。中国摄影圈一直被艺术界诟病的就是缺乏文化素养。因为摄影凭借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技术含量,使入门变得轻而易举,使普及的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结果也导致了摄影人变得浮躁,容易满足于表面的视觉认同,放弃了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探索。中国摄影界有没有能力和勇气完全推翻长久以来的审美教育思想,全力来营造一个更令人舒心的创作环境?或者至少在容忍应有的消费性的审美欣赏的同时,更多地将摄影这样一个“大图像”的概念指向更为广泛的批判性的领域,从而真正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文化的空间,再造摄影真正的辉煌?当然,前提是,作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协会,不傍大款不傍大官,才能阻止摄影的“真水无香”在官商之间捂成一潭死水!
i dreamed my husband cheated on me why most women cheat married men dating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