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给我的印象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给我们示范,因为我当时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有好好学过油画,他把我们带出来的,那时候展览也少,美院也没什么收藏,没什么示范的东西,就只能看他的示范,对我们是言传身教。他除了讲以外,也画给我们看,包括作画的过程。大家都在一起,一个一个摞着看。画画要完全靠讲,讲不清楚,这时他就画给大家看,动一下手,但是他也不会完全把你的东西改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教学不那么死板,他对每一个人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比如像冯法祀先生,因为他已经有一套东西了,马克西莫夫就让他那样来画,他并不会改动,只是提出来这个地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技法他不会改,所以冯先生还是那样画,我看他后来的作品,用笔的方法跟上油训班之前还是差不多的,但是颜色比以前明亮了。马克西莫夫先生也不是要求画的必须跟对象一样,特别是色彩,有时候他说可以了,实际上跟对象本身还是有差距,但是画面上很好。他不是要照抄对象,只要画面上好就可以。他说不要没完没了地画,要适可而止,一直画下去会把原来的生动破坏掉。他举了个例子,说他有一个画家朋友,有一天跟马克西莫夫说:“我画了一张很精彩的画,你去看看。”马克西莫夫看了之后,确实很好。又过了两天,他这个朋友来找他,情绪很不好,马克西莫夫就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又继续画了,这次画坏了,回不来了。”所以说画画不能过头,要适可而止,这一点我印象也很深刻。我不喜欢画的特别周到,太周到了就不生动了,有些地方就画的很松。马克西莫夫是一个很好的老师,非常会教。但他也有缺点,他虽然画肖像很好,非常生动,可是他不大擅长画多人的画。这是我对马克西莫夫的整个印象。
我一直在浙江美院做教员到退休,觉得做一个老师很不容易。不容易在什么地方呢?是因为要去了解学生,不要勉强学生,应该是把学生好的东西调动出来,这个很重要。把他好的东西调动起来以后,他就可以成长。如果不懂这一点的话,会把学生给教坏,所以我很不赞成有些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都跟自己学,都是一个模式。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出来以后,我现在画的画已经不是马克西莫夫时的了,已经是自己的路子了。老师只能教基础的东西,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发挥。
马克西莫夫来了以后,文化部组织开过两个座谈会,一个是素描教学座谈会,一个是油画教学座谈会。全国各地、各艺术院校来了很多人,他在会上详细的介绍了苏联的这两个体系。会议结束以后,这就作为各艺术院校的基本的教学大纲了,所以我们的教学就比较快地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不再是随便地无根据地教。再加上留苏的学生回来以后,中国的艺术教学体系就逐渐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