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河南出土的汉画像砖最多也最精美

作者:祝方芳|发表时间:2015-06-12|阅读(2147)|评论(0)| 推荐(0)
 6月10日至28日,“崇汉轩藏中国汉画像砖精拓展”将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展品包括239幅拓片及部分画像砖实物,展出结束后拓片将全部捐赠给省美术馆做学术研究使用。

95%的藏品都出自河南

此次展品由汉画领域颇具知名度的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提供,该博物馆由军旅收藏家张新宽和夫人杨敏创办。张新宽上世纪80年代初在荥阳工作时抢救出了第一批珍贵的画像砖,由此,他便以抢救和保护汉画像砖为己任,利用业余时间陆续将散弃于田野、乡村宅院的画像砖收集起来。

“只买不研究是采购员,只收藏不研究是保管员,又收藏又研究又弘扬才是收藏家。”在青岛退休后,张新宽和老伴将毕生积蓄拿出来,于2007年创办博物馆并致力于对汉画像砖的研究和弘扬。目前已有藏品近1万件。该馆在国内汉画像砖的收藏数量、精品规模和藏品覆盖地域范围上均首屈一指。馆里藏品大部分都出自南阳、郑州、许昌、平顶山、禹州、新郑、荥阳、新密、洛阳等地,地域特色突出,其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精品。

“河南的汉画像砖出土最多也最精美,题材最为丰富,我们馆95%的藏品都出自河南,多年来第一次回家乡展览是我们的心愿。”身为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馆长的杨敏告诉记者,他们会同河南省美术馆精心挑选出239块出自河南的画像砖,重新拓片带回家乡展览,展览结束后拓片将全部捐赠给省美术馆做学术研究使用。

记者了解到,其中出自郑州地区的汉画像砖拓片有68幅,大部分是西汉时期,大砖居多,图案内容丰富。

汉画砖上的双头凤与“持伞女”装束竟然与欧洲十分相似

这批展出拓片涉及汉代农耕、狩猎、宴乐、礼仪等诸多领域,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到2000年前中原一带的科技、文化,以及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情景。其中,“双头凤”、“轺车出行·比武”、“ 门亭长”、 “持伞女”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这幅‘门亭长’拓片出自郑州,表现了汉代的礼仪,这个门亭长相貌恭和慈善,手持盾牌,显示出亭长的礼仪和文化素养。他身戴的这个腰刀相当于现在的橡皮擦,因为汉代使用简书,写错了可以刮掉重写。”

“另一幅出自郑州的 ‘轺车出行·械斗’,轺车出行,骏马飞奔,形成一种凌空飞动的强悍之美。图下层有多人在格斗厮杀,但看来不是真正的格斗,而是一种武术表演。汉画像记载了我们这个民族雄强豪放、充满了力量感和运动感。”杨敏介绍。

“比如‘建鼓·长袖舞’,中部是长袖盘舞,它是借长袖交错的千姿百态来表达各种情感,盘鼓置于地面,舞人在盘鼓上纵跃腾踏,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舞姿优美矫健。而右侧有建鼓舞,侧有乐伎伴奏,场面热闹非常,两种舞姿聚于一砖,十分罕见。”

杨敏讲,出现在中国汉画砖上的双头凤与“持伞女”装束竟然出现在欧洲社会。双头凤图案与目前欧洲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等十几个国家的国旗或国徽上的双头鸟或双头鹰的图案十分相似,而双头凤图案在中国2000年前的艺术品中就存在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之谜。“还有这个仕女,头扎发髻,修身细腰,穿着连衣大摆长裙,一手持小花伞,婀娜多姿。这是欧洲18世纪少女的时髦流行服,但早在汉代中国就有了!”杨敏指着“持伞女”画像砖拓片说。

呈现汉画像砖的本原之美

为了更好地弘扬汉画文化,杨敏准备出版图书《会讲故事的砖石》,书中讲述了59块汉画像砖背后的故事,并在网上发起众筹活动,让她没想到的是网友们热情高涨,众筹款达3万多元。

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在采访中表示,省美术馆一直很关注中国传统美术的展示与研究,两年前就在酝酿筹办画像砖拓片展。画像砖起源于春秋战国,盛于两汉,主要用于宫殿、祠堂和墓室装饰,风格深沉雄浑,粗犷豪放,力量感与艺术感十足,既是研究汉代历史的一面镜子,也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的木版年画、明清雕版印刷的小说插图、现代壁画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汉画的影子。

“这是河南美术馆第一次举办汉画像砖拓片展,这批拓片全部出土于河南,展示了河南在汉画像砖领域的丰富遗存和重要地位,为今后对河南传统美术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化建国还特别强调了此次展览的一大特点是拓片都没有题跋,目的是避免喧宾夺主,以呈现汉画像砖的本原之美。
cure for hiv aids healthcare foundation symptoms hiv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