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热未必好

作者:青城北里|发表时间:2016-01-25|阅读(1475)|评论(1)| 推荐(0)



冯智军

    近期,每年一度的美术类专业招生统考与校考已经陆续开始,今年又会有多少美术高考生踏上这条分外艰辛的独木桥,暂无统计,但降温与否,关键往往不是考生们的兴趣与爱好,而是受制于各种功利性的因素。目前,国内各院校存在着不看自身状况而盲目设置艺术类专业的现象,对此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非美术设计类院校要不要设立美术院系,考验的是校方对教育的认知,而如何设立,考验的则是智慧。1月19日,上海戏剧学院宣布,今年将重启绘画专业招生。这所曾经走出陈钧德、李山、蔡国强、陈箴等艺术家的院校,为何再次复招,在社会各界不断呼吁艺考热要降温的今天,希望上海戏剧学院不是赶末班车,而是从专业需求走出新路。

    从招生看到就业,在美术专业毕业生中,有多少人最终成了艺术家?确实寥寥。有人称,艺术家不是教出来的,更不是院校培养出来的,这话对,但也不对。这其中有着太复杂的原因,如果统一归结为美术教育的恶果,放大美术教育中的一些弊病,也未免太过偏颇。

    即使成为艺术家,所需面临的,也不仅仅是自身创作问题。如1月20日举办的聚焦于现当代英国艺术的“伦敦艺博会”,还有本周开幕的第六届“艺术登陆新加坡艺博会”,都闪现着艺术家们的身影。每到艺博会,各机构争相竞艺,总会涌现出一批被市场认可的艺术家,也会淘汰一批不受市场欢迎的艺术家。市场的认可,也是艺术家生存的必要保障。但艺术作品的好坏,关键不是市场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检验和学术的认可。

    今天的美术馆,越来越进入到美术史的书写之中,而美术馆的收藏,也成为重要的美术史环节。但进入美术史所书写的序列之后,不仅仅变成库房里的藏品,还要有规划的研究展出,才能不使其蒙尘。本周,2015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在北京验收评审,这项文化部自2012年打造的品牌项目,便极大地激活了藏品。

    与国有美术馆相对应的,民营美术馆在中国也是蓬勃发展。18日,雅昌旗下的研究机构AMMA(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和Larry’s List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份分析全球私人创办的当代美术馆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从报告中可见,韩国拥有最多数量的当代私人美术馆,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美国、中国和意大利,而拥有私人美术馆数量前十的城市中国占据了3个:北京、广州、上海。

    还可以看到,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从数量看在全世界中位居上游,而从面积等硬件设施看,则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民营美术馆的快速发展让人欣喜,但有了数量可观的民营美术馆,并不等于有了好的藏品和研究,即使是现有的藏品,是否能否充分利用研究,也是要打个问号的。

    没有藏品和学术研究的美术馆,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同样,脱离实际的功利性美术高考,只是人财物的浪费;没有学术的支撑,艺术家及其作品有再好的市场,也不过是镜花水月。


评论(1个评论)
彩色的黑 2016-01-28 16:33:32
市场的认可,也是艺术家生存的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