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勘破生死的南北朝佛像雕塑——微微一笑很倾城

作者:郭彬彬|发表时间:2016-04-26|阅读(3369)|评论(0)| 推荐(0)
艺术源自于生活,所以生活中各种情绪都会在艺术中有所反映。因此魏晋南北朝那样的一个时代所留给我们的艺术作品便打上了深深地时代烙印。当我们看那时候留 下来的佛教壁画时,便会发现其内容大都是些阴森惨苦充满着鲜血、绝望、无助的场景。这样的惨苦、绝望、无助,正是那时候人的社会心理的写照。


回眸地狱的一笑——血腥的壁画和含笑的佛像


那么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大概用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的那句话来形容这个时代是很恰当的: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当然,我们也还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概括这个时代:血腥!
 

\
 

那是一个人命比狗贱的时代,因为战乱征伐,军阀更替,皇族残杀而死去的上层贵族就有如嵇康、陆机、陆云、张华、潘岳、郭璞、谢灵运、刘琨等一干名 士。至于那些普通的下层老百姓……只要随便翻翻史书,那些如同家常便饭一般的万人以上的屠杀,就看得你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活脱脱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 人间悲剧!所以连屠了徐州的曹丞相都忍不住感叹:“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
 

\
 

在知晓了这样的时代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那时代所留下来的石窟壁画:
 

\
尸毗王本生图,北魏,甘肃敦煌

上面这幅壁画,讲的是佛的前身尸毗王为了从鹰的口里救下鸽子,以自己身上与鸽子同重量的肉作为交换的故事。画面上尸毗王垂下一条腿坐着,有人正用刀 割他腿上的肉。另有一人手持天平,在天平的一端伏着一只安详的鸽子。画面鲜血淋漓,周围的人表情各异,或恐惧、或哀伤、或感叹。而飘逸流动的菩萨飞舞在 旁,以衬托这庄严的主题。整个画面企图在肉体的极端痛苦中,突出心灵的平静和崇高。

再如这幅壁画:
 

\
舍身饲虎图,北魏,甘肃敦煌
 

这幅“舍身饲虎”的壁画,是佛的另一个本生故事,将佛的前世为了救一大一小两只老虎,自愿跳下山崖以身饲虎的故事。壁画场景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饲虎的血腥画面,看着不禁令人感到心悸。

看完了壁画,我们再来看石窟中的佛像。佛教号称“普度众生”,地藏王更是给佛祖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么,怀着大慈大悲心肠的佛在面对着这样的惨景 时应该有着什么样的表情呢?所以,小编原先猜想,站在这些壁画面前的佛像,他们应该是这样面色愁苦,满怀着对世人苦难的同情:
 

\
 

再不然,也应该是这样的金刚怒目式,悲愤之情跃然脸上:
 

\
 

But!小编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他们大都是这样的……
 

\
麦积山石窟佛像 北魏
 

这样的……
 

\
河南巩县石窟佛像 北魏
 

还有,这样的……
 

\
麦积山佛像,西魏
 

你看他们身子略微前驱,脸上带着淡淡而神秘的不可言说的笑容,似乎正在从天堂俯视人间,并且洞悉一切人间的兴亡更替、悲欢离合。这种笑容里边似乎有 着一种超脱,也似乎含着某些嘲讽的意味。或许在他们眼中,人世间的一切苦难灾祸都只是世人的自作自受,他们只需要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 了就行,并不需要为此而伤感。道家所谓“太上忘情”,佛家也说“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 无忧亦无怖”。

或许,只要放下执念,他们就可以一边享用着世人的供奉,一边以超然的姿态眼见着俗世洪水滔滔,正像地狱一样满眼是疮痍、血污而只是露出一个使人感觉高深莫测的笑容。

小编有时在想,幸好这些神佛还要保持自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格调,要是他们稍微具备一点儿吐槽精神,他们的塑像就完全可以成为这样……

\
 

当然,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拈花一笑”,似乎便已传达出了佛教那种“以心传心”的至为祥和、安宁的心境,这是一种豁达淡然、无贪无欲、无拘无束、超脱一切的境界。南北朝时的这些佛像,似乎是这种境界绝好的代表。当真是:我自成佛,哪管洪水滔天……

这样心境,这样的洒脱,这样的超然,当真是让一向以脸皮厚得油光发亮的我辈汗颜不已。

\
 

那么,这些佛像是如何修炼到此等境界的呢?
 

没心没肺的笑容在这样苦难的时代能带给人信心吗?
 

佛经上说:“业有三报,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黑暗惨苦前面已经提到,即便是上层统治者在那样的社会下小命都是说没就没 了,而那些升斗小民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像渣一样。现世是活得够悲催的了,明天?那就是一个笑话。所以还是寄希望于来世吧。南北朝时佛教盛极一时,连后世杜牧 都不得不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所有身处苦难中的百姓,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寄托以支撑他们活下去。而这些身处恐怖、血腥的壁 画前却以洞悉世情含笑而立的佛像就以他们的笑容抚慰世人苦难的心灵,带给他们继续活下去的信心。这就好比一个绝望、无助的人最希望的便是身边有一个充满自 信、洞悉一切的支柱,这会让他感到无比心安。
 

“神秘的微笑”是佛道儒三家的私生子
 

当然,我们也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猜想这种笑容产生的原因。我们先来看看这尊佛像:
 

\
云冈窟大佛 北魏 山西大同
 

这尊大佛的形象,是按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样子雕刻的,据说连脸上和脚上的黑痣也与他相吻合。那时的君主极为信佛,比如梁武帝有四次不顾社稷安危,不顾朝臣反对不当皇帝,舍弃肉身去寺庙里当和尚,最后在宫城中活活饿死。为了信佛,他也是拼了……
 

\
 

这就是小编说的另一个原因。说到底,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以神权为统治的社会。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佛像,其实也是那时候的上层贵族精神的反 映。你看那些佛像的病态而瘦削的身躯,不可言说的深意的微笑,洞悉世情的智慧的神情,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都正是魏晋以来那些士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生活标 准。当魏晋南北朝佛教在整个社会开始传开,并与儒学一起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之后,统治者也借助这些雕塑,把自己的这种人生理想给传达了出来。

面对黑暗的社会,却能够以一种睿智而洒脱的心去面对,勘破生死别离,笑谈功名富贵,这不正是魏晋玄学盛行后所形成的“魏晋风度”吗?

因此,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佛像、壁画,特别是佛像脸上那抹神秘而睿智的微笑,恰是这种魏晋风度的绝好代表。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