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第二届圈子艺术青年奖】委员专访:郝青松

作者:circleart|发表时间:2016-08-11|阅读(614)|评论(0)| 推荐(0)

▲郝青松


艺术简介:

艺术学博士

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主要学术成就:

《后消费艺术的觉醒——面向未来艺术史的自我批评》,《当代美术家》杂志,2012年第1期;

《废墟之中,艺术何为?——当代艺术转折时刻的价值思考》,《艺术广角》杂志2012年第4期;

《走出意识形态——社会学转向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视野》,《东方艺术》杂志,201121期;

《现代性废墟与废墟艺术》,《艺术广角》杂志,2013年第6期;

《假艺术公共领域的伪自由状态》,《艺术广角》杂志,2014年第5期;

《艺术的信与在》,《艺术广角》杂志,2014年第3期;


圈子艺术中心作为独立的艺术机构,在展览、研讨以及奖项的运营思路及执行中,始终希望不断改善和提升我们的水平,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渴望业内专家和学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甚至批评,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务实,以期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尤其是在《圈子艺术青年奖》奖项的设置和推进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更加透明、公开、公正,更加能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都需要专家学者们的建议与意见。

因此,我们将逐一对第二届圈子艺术青年奖推荐委员会的50位委员进行采访,邀请委员们围绕当代艺术与社会进程、当下艺术生态、未来艺术发展以及圈子艺术中心作为一个民营机构应当如何更好地推动艺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等方面提出看法。

专访实录:

圈子:在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当代,您如何看待艺术的社会作用?

郝青松:艺术对社会的介入是当代艺术的应有之义。我们处在“后奥斯维辛 艺术何为”的历史时期,当代艺术介入到社会的废墟现实中,起到精神拯救的社会作用。

圈子:当代艺术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如何与社会其它专业领域有更好的交流?

郝青松:当代艺术转变了艺术方法论,作品首先作为观念形态,进而成为一种文化政治。整个社会是最大的现成品艺术,不同社会领域的现实与观念问题都可以自然成为当代艺术的表达领域和表述方式。

圈子:在摄影器材越来越普及的时代,影像艺术发展是否有新的方向? 

郝青松:当人人都是艺术家,影像艺术的发展更要看重技术之上的价值观指向是否正确和明确,是否回应了这个时代的呼召。

圈子:策展人一般与机构合作的比较多,请您谈谈艺术机构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郝青松:大多数艺术机构对当代艺术的价值转向没有前瞻性,没有参与到新艺术的创造中,而是世故地咀嚼那些历史的排泄物。

圈子:圈子一直注重艺术作品的社会性以及所呈现的问题性,因此我们主张在展览的学术研讨成员结构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组成,从社会的角度讨论艺术。请您谈谈对此的看法。

郝青松:在当代艺术的知识结构中,艺术本体只是极为有限的一部分,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哲学、生命哲学、神学等知识领域都参与到艺术思想结构的构建中。很难想象,不懂政治哲学如何在艺术中面对现代性问题,不懂神学如何在艺术中反思现代性。

圈子:最后请您给《圈子艺术青年奖》提出一些建议。

郝青松:注重艺术作品的思想与价值属性,强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反思和转型。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