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松风

作者:wang009437|发表时间:2016-11-11|阅读(2523)|评论(0)| 推荐(0)

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不凋不荣,翔林乘空。叶张翠盖,枝盘赤龙。聚林成才,和谐共荣。独立圣地,正直蟠虬。势处高险,偃举千重。巍巍溪中,翠晕烟笼。峣崖绝壁,倒挂云峰。下接凡木,和而不同。郁郁高岩表,森森大夫松。清青终不变,正直君子风。

故风之过之,不壅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风入松》,相传是嵇康创作的古琴曲,后来成为词牌名。古人的诗中,常出现“松风”两字,也常常将这两个字和琴声联系,大概就是起源于此。刘长卿的五绝《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还有王维的诗句:“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李商隐的诗中也有类似句子:“欹冠调玉琴,弹作松风哀。”宋词中,也有松风和琴声的交汇,如张抡的《阮郎归》:“松风涧水杂清音,空山如弄琴”,是很传神的句子,松风和流泉之声交合,在山中回旋,整座空山,犹如一挂巨大的古琴在鸣响。
古人的诗中,写到“松风”时,也有对自然和天籁的描绘,在文人的眼里,松树是值得讴歌的形象,也是可以亲近的生命。譬如唐诗人裴迪的《华子岗》中有这样两句:“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稀”,诗中的“松风”,和“草露”对应,写的是日常生活景象。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写到松风时颇带感情色彩:“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清诗别裁》中有清初诗人赵俞的七绝《溪声》:“结庐何日往深山,明月松风相对闲。但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山间的松风,是诗人长歌吟咏的寄语。

各地还有很多松风亭。宋代惠州城外有嘉佑寺,由此寺进山到弥陀寺,半路上能看到后面一座很朴素的小亭。亭原来叫峻峰亭,因为僧人在旁边栽种了二十余株松树,树长成葱绿如盖,风来飒飒有声,当地人便叫它松风亭。游人多乐于在那里休息玩赏。土人以景命名,天然亲切。然小亭跟大文豪苏东坡邂逅,留下了一文一诗,此后千年间,小小松风亭便名声灿然,垂于青史了。 一文,指东坡的一则笔记,题目为《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坡与佛家交,佛法博大精深,可以经卷亿万,可以研读千载,但要义不出一个字。人一悟便可破执,什么恐惧、烦愁,都可立即烟消云散,获一种解脱自在心态。东坡松风亭前的一悟,有参破禅机之意味矣。 一首诗,诗题为《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中有几句: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松风,也指松树的风格。松树是中国的文化树,人们把好的风格都寄在松下:不畏严寒酷热,生命力极强,崇高的风格,坚强的意志,不屈服,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及自我牺牲精神。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