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中文組的改弦更張

作者:ART|发表时间:2017-09-18|阅读(367)|评论(0)| 推荐(0)

 

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中文組的改弦更張



I. 昔日的輝煌


國會圖書館收藏中文書刊起源於清同治年間。1869年6月,同治皇帝以明、清刻書十種贈予美國政府。“同治贈書”主題包括經學,性理,醫書,農書,算數,類書等方面,合共905冊。1904年清廷參與“聖路易斯萬國博覽會”,參展圖書及地圖展會後全部贈給國會圖書館。


早期收藏過程中值得一提的有下列二項。1909年清廷特使唐紹儀(為1874年來美留學幼童,屆時14歲)贈送1728年銅板活字印刷《古今圖書集成》一套五千零四十冊。這是為感謝美國退還一千兩百七十八萬五千銀兩的庚子賠款。另一項是美國政府各部會委員會(U.S. Government 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收購的1938年至1945年在重慶,成都,雲南等地大後方生活紀錄,包括文學,藝術,戲劇,歌謠,政治,經濟等五千種。這批圖書是研究中國抗戰時期的珍貴資料。


美國國會圖書館通過傳教士,外交官各種途徑,收到善本珍藏,地方志,少數民族文獻及古地圖等。有系統的大量蒐集得力於施永格和恆慕義。施永格主修植物學,1891年入美國農業部工作,定居華盛頓。由於他酷愛研究中國植物,利用福建,廣東一帶地方志記載,研究柑桔的生長規範。為此施永格為國會圖書館收集了大量中國方志。1910年至1941年,施永格通過商務印書館張元濟在華購書,為中國本土外奠立一最輝煌的中文書庫。


恆慕義1915年以公理會教士身份到中國傳教。在山西汾州(今汾陽)明義中學教英文,長達十年之久。1928年國會圖書館成立中國文獻部(後易名為中、日文獻部,東方部的中文組,最後改名為亞洲部的中文組),恆慕義任職27年,中文藏書由100,000冊增至291,000冊。各地學者,每年絡繹不絕地來到中文組查考資料,撰寫博士、碩士論文。當時東方部的中文組也成爲中國研究文化沙龍,是凡知名的中國研究學者,均來中文組查書,引用館藏文獻資料在他們專作中發表。


恆慕義卸任後,Edwin Beal, 吳光清,王冀繼任中文組組長,而亞洲部主任則由日裔美籍Warren Tsuneishi, 緬甸裔美籍Helen Poe擔任。


II. 衰敗時期


1928年中國文獻部成立時,中文典藏何等風光。隨後, 日文、韓文,繼而東南亞、南亞各國典藏相繼成立,中文組在整個亞洲部中仍然保持領先地位。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中文組內部走向專制的人君領導統御,組長自視甚高,以管、控的方式來穩定自己的地位。組內上、下層溝通不良,缺乏合作。與他組之間,  亦不相往來。到了九十年代,  整個亞洲部也因人謀不藏,  在館內地位日漸衰退。


1992年南亞組組長提出把西藏藏書歸入該組,因爲藏人流亡政府在印度,而該組組員對藏文有興趣。藏文精品均為十九世紀世與中文藏書同時購入國會圖書館,而西藏專題研究,必須用中文史料和著作。在中文組日益老化,僵化和衰敗的情況下,隻得任其宰割。


在過去十年,  因中國在亞洲崛起,中文藏書受到各方重視。中文組的收藏雖然在數量上有所增多,  但是在品質上顯然落後,  受到國會關注及學者專家的批評. 像University of Miami 的 June Teufel Dreyer 教授,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的  David L. Shambaugh 教授,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經濟學專家學者 Nicholas R. Lardy 等都分別著文批評。June Teufel Dreyer 教授也是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委員。


III. 中文組改弦更張


中文組一蹶不振也和亞洲部缺乏有力領導有關。國會圖書館副館長Winston Tabb 和主管藏書和服務的 Carolyn Brown求才若渴,認定要有真正的領袖人才,方能拯救危亡。2003年國會圖書館延聘李華偉博士爲亞洲部主任,為自1928年亞洲部成立以來第一位華裔主任。李博士爲難得一見的行政長才,人稱他是圖書館界最具聲望的酋長(Guru) 。在短短的兩年半內,把瀕亡的中文組帶到生氣蓬勃,舉世矚目的地位。


李主任首先透視到,在這極有限的人力資源下,一定要做到“人盡其材,

物盡其用,貨暢其流”,把豐富珍貴的中國藏書全力整理和開放,供世人使用。在這前提下,必需做內部組織調整,他把以往的中文組改成中文/蒙文組,西藏資料歸回中國,蒙古文獻(包括現在蒙古共和國出版品)擴張納入此組,亞洲部各組組長是由主任從各組中挑選合適人材擔任。經過此番調整,傳統縱的服從,變成橫的聯盟,各組之間齊心共事,為亞洲部的使命和項目,全力投入。


在李主任組織結構的分配,人力資源的運用,分工授權的執行, 團隊精神的發揮, 和國際合作的調配下,中文組各方面的業務都一一展開。為了方便讀者,  亞洲部閱覽室的開放也從每周五天延伸到六天。


橫的合作推廣到館內其他部門。2003年與地圖部合作,邀請北京大學李孝聰教授鑑定館藏中國古地圖。2004年出版《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古地圖敘錄》(北京文物出版社)。同年與臺灣中央研究院合作,掃描西人所製有關中國地圖八百餘幅。2005年中央研究院工作團隊再度來華盛頓,晉入第二年攜手合作。國會圖書館收藏將納入中央研究院最大一網站“中國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


2004年亞洲部與館內自動化小組合作,將珍藏的納西文獻依“美國記億(American Memory)”的模式掃描後在國會圖書館網上推出,三千多件納西經書,經雲南博物館朱寶田教授整理三年,透過網站,公諸世界。


2005年亞洲部與臺灣中央圖書館合作,開始中文善本書數位化項目。通過蔣經國基金會資助,善本書藏先由潘明燊、范邦瑾兩位專家版本鑑定,撰寫解題及查考他館收藏情況,開列掃描清單,再由臺灣漢世紀公司承擔數位化工作。預定今年進度可達乾隆以前刊刻本三百種。


購書方面,在配合國會對中國問題的重視下,中文組加強了有關現代中國書籍的收集. 自2000年以來,中文組在魯斯基金會的資助下把收集范圍擴大到商業,財政,法律,科學技術以及環保等方面,並特別專注有關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的美國研究,國際關系,經濟改革,軍事國防等出版物,增強了中文藏書的實力。


同時,中文組也繼續加強對電子數據庫的重視。隨著中國出版事業的發展及中國期刊種類的大量增加,為了盡力滿足讀者對中文期刊和報紙所需,中文組在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並獲得一定的成績, 得到很多讀者的歡迎。

 

從2004起到目前為止中文組已訂購了五種數據庫,例如《人民日報電子版》,提供從1946到2004年在此報刊中登載的全文文章; “China Data Online”, 專門以中英文提供有關中國全國,省市等各類統計材料; “CNKI”, 包括《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及《中國報刊全文數據庫》,提供六千多種學術性雜志及五百種左右報刊的全文文章,以及 SuperStar《超星數字圖書》,提供上十萬種的全文圖書。 


中文組目前正在繼續努力增加電子版出版物的收集。 最近又購買了

《四庫全書電子版》,不久即可使用。 其他數據庫的購買也正在進行中。


亞洲部與國際中國文化出版社、美國亞洲文化學院等機構、組織合作,不斷推出與中國文化、歷史現況有關的活動。五月十六日, 舉辦了慶祝鄭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國際學術討論會; 七月十九日,由陳欽智教授講述她所發展的 Global Memory Net; 九月二十一日, 由亞洲學會舉辦有關國會圖書館亞洲部館藏的介紹﹔十一月十四日,新任東方法律部主任白瑞教授講述他在中國及香港工作經驗﹔十一月十七日,中央研究院兩位專家作專題演講﹔十二月一日,中國音樂家傅華根國樂演奏。 


鑒於亞洲部中文組的業務蒸蒸日上,曾在國會圖書館工作過的譚翠榮女士捐贈亞洲部三十萬美元,成立各種獎助、補助基金,讓各地學者研究員能來到亞洲部,分享宮殿之美,百官之富。


新成立兩年的亞洲部之友會加強了亞洲部對外的發展和聯係。 


中國文化,唐宋以來,已超越所謂“中原”的政治和地緣定義,成爲東亞和東南亞許多地區共同參與的一個文化體系。中文組未來的展望,不囿於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而是對整個亞洲,甚至於推廣在全世界的華裔文獻收藏和文化研究,

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Written by:

居蜜  Dr. Mi Chu Wiens

亞洲部學術服務科科長

陳家仁  Lily Kecskes

亞洲部中文/蒙文組組長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