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丑书形成的社会成因及土壤

作者:雷家林书画|发表时间:2018-08-28|阅读(180)|评论(0)| 推荐(0)

丑书形成的社会成因及土壤

今天的反丑书,不能是只动嘴巴不动手。不动手者,非君子也。所谓的动手,倒不是你走到一个被社会公认的丑书大师面前,把他或她的墨宝撕得粉碎,忽后给他或她一记耳光,然后把他或她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那是文革时代的极端做法。今天的反丑书,只是先在理论上探讨一下,然后你自己动手写一写,看能够写出美书来不,所谓的写出美书来,倒不是要写的漂亮,而是写到有“古质”的感觉,孙过庭云:“古质而今妍”,便是这个意思,美的书法就是重质不重妍,一个漂亮女子与一个有气质的女子,前者是平庸之辈,后者方是真美人,真西施,写的有文气,也叫书卷气,这也许算得上书法一门的美的意味上的核心本质的所在。

不仅是书卷气属于质的内涵,正气,善气皆是质的内涵。今天的社会,出现过分的商业化倾向,所以在这种世风下,心灵出现了混浊,那些人体现在自己的笔下的墨迹亦出现风韵不正不善的情形,似乎就是社会的环境污染了书道的从业者。

在大环境下,大家随波逐流,迷失自己,自然亦影响到书道之风气的混乱,大家是以丑为美,以怪为美,假装阳春白雪,似乎是向下里巴人示威,或嘲笑下里巴人的感觉。

但是今天的网络时代,人们接受古代的美书之迹是相对容易多了,虽然并非拥有原迹,視频上的书道之迹下真迹一等,仍然能够让你获得教益,提高欣赏的能力,眼光不再闭塞,所谓的下里巴人其实在减少,国民的书法欣赏素质逐年在提高,这也是大势所趋。

正如社会的网络文章会出现两极的内容,对待任何事项的评价往往或者是极度的悲观,或者是极端乐观,而真正的能够贴近现实的往往是中庸的那部分,“稳中有升”往往是更合于社会的现实情形,这类的文章方算得上有正面意义的。

书道一门的中庸状态同样合于美的原则,纵是向两极运作,总还有个度的限制,超出这个度,真理便成谬误。比如潘天寿谈论艺术的两极(见拙文《读潘天寿画荷--两极的艺术构成》),也是要在掌握这个度的情形下的。

书法是艺术的一门,所师的不仅有古人,还有自然,比如怀素观夏云之奇峰之象而草法大进,这个自然,其实就是尼采崇尚的天然的艺术家,我们知道的英国的贡布里斯十分看重艺术家本人而非作品,作为德国人的尼采正好相反,他说:“世界乃是自我生殖的艺术品”(见《权力意识》)。这里面不仅说了自然本身是艺术家,亦说了自然的现象亦是艺术品本身,也就是这种艺术品是变幻莫测,流动不常的。天空就象一面纸,而云象在其中舞蹈,这就是艺术的生成与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无时无刻不影响人间的艺术,不仅仅是草书。

近几十年来刻意为书法构成我们书道艺术的失败的主要因素,苏轼的“无意如佳”方是书道艺术兴旺的因素之所在,而我们的丑书现象,正是对于书道一门刻意为之所致。刻意为之,心态就与中庸之道相远离,与本质相左,而书道之美又重在“质”,若离“质”愈远愈不美,自然流于丑怪。

想想我们古代的那些写手写字,何曾有个刻意之处,象龙山里耶的那些写手,随随便便的,自由活泼的写着,那些西部边塞的军情写手(居延简书等),也是飞快的运笔,顾不得点画的精妙,军情的快速有关战争的成败,士兵与国民的性命,他们写时无意,可在今天的人观之,却又如此的精妙,道理何在,那些古人之迹,正是合于苏子的“无意如佳”的理念,是在“行云流水”的状态下的杰构。

也就是说古人是在“放下”的状态下的书写,而今天的丑书界,却是在“执着”的状态下的书写,心态上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是极度的大。

古之人是空旷的原野的书写,今之人是在紧逼的闹市的书写,古人是在“无我”的状态下的书写,今人是在“有我”的状态下的书写,古人写字往往很小很小,今人写字往往很大很大,古人写字藏之名山,今人写字布之展厅。

古人写字往往是无意钞写自己的诗文与药方,今人写字往往是刻意钞写古人的诗文。

古人写字是为了畅神,今人写字是为了劳神。古人写字往往孤然一人,今人写字往往摆龙门阵。

何时忘记写字,忘记书道与书法的概念时,也就是把一切执着的理念放下时,也许你能写出绝妙的墨迹来。任何争论与批判远没有艺术的实践意义更大,更现实,所以嘴上功夫再好,若不动手写一写,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