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我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工作

作者:薛松|发表时间:2014-02-19|阅读(5788)|评论(0)| 推荐(0)


  我在搞所谓的“烧烤”作品之前,最早迷恋“苏派”的现实主义,后来又转而尝试印象主义、野兽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再后来又在中国传统水墨、书法以及原始艺术里面泡了两年,而我在大学时代所学的专业又是跟戏剧有关的舞台美术。这样一大串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主义、风格、东方、西方大杂烩下来,没有找到完全适合我的路,画种、风格、流派等之间的界定在我的心目中开始模糊,我突然发现这些东西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用视觉语言去发掘新的可能形式才是艺术家最应该重视的。

  接下来的一段探索是比较苦恼的,我既想突破传统,又要超越西方现代主义,说来容易,想要做到可就非常难。转机是从1991年的我家旁边小剧场的那场大火开始的。我亲眼目睹了火灾现场的惨状,那场面吸引了很多人,他们个个儿眼睛都在发光,这种目光是看一般的艺术品时所无法达到的,这种不可言语的、悲壮的美是那样让人激动和兴奋。事后我一直在想,这些所见和所感受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在我画面上呢?于是,我就从现场捡来一些被烧毁的书、被单、手帕、画册、乐谱、报纸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并开始慢慢琢磨怎么用在画布上。这是最初的实验,有点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冥冥中感觉到会有一种新的东西出现,我记得第一幅拼贴作品是把许多捡来的已经周围烧焦了的手帕,乱贴在画布上很象一个一个的人头,效果惊人,这是手绘所无法达到的,因为你可以闻到烧焦的味道,接下来我又把收集到的乐谱制作了《火的乐章》等作品,图像风格基本上是在抽象和具体之间徘徊。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捡来的残物已经用完了,我开始自己动手烧了,这样的话,自己的自主性和空间会更大,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不同内容的资料,我开始不停地走进各种书店,然后就大包小包地带回工作室。我的灵感有很多是在书店里产生的。

  我做作品可能就象射击一样,先有一个靶子,那个靶子就是我的目标,这个目标一旦确立就有了针对性,然后对收集来的印刷品破坏、焚烧、分配、组合,就象写论文收集论据一样。我对画面上有多少绘画因素不太关注,因为我的作品不全是绘画,而是先有创意,然后备料、制作、施工,这个过程与纯绘画有点距离,绘画技艺被肢解,直接达到视觉的终点:图像的意义价值。大火使我找到了一种能让我直接说话的语言方式,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发现怎样能更准确地打中靶子,更准确地说明问题是我最最关心的。

  我的作品其实有很多的人在参与,我让更多人和我共同来完成我的作品,我是借用不同人的力量和智慧更有力地传达我的概念。

  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波普艺术,我选择大家熟悉的符号作为桥梁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我在不停地寻找不同的目标,不断地转移我的视线,以求发现新东西,用通俗的话说,是盘子不换而不停的换菜。我的这些作品实际上是为历史赋予一种特定的时间感,所以它是当代的。艺术当随时代,这是硬道理,我会沿着这条我自己开创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进。


viagra watermelon viagra size change viagra success story
My boyfriend cheated on me I cheated on my wife all wives cheat
reasons married men cheat why men cheat married men and affairs
wife who cheated how to tell if wife has cheated how to cheat on husband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