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自然之子 “得意忘形”

作者:张学文|发表时间:2014-02-21|阅读(1830)|评论(0)| 推荐(0)


  堪称中华现代陶艺“第一人”的自然之子李茂宗先生,在其异彩纷呈的现代陶艺作品系列中,“得意忘形”的创作命题犹为瞩目,因为他恰如其分地标示着李茂宗先生的艺品和人品,亦为世人树立了参照的楷模。

  在艺品上,他在美国定居期间,颇受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和形式的影响,将其融汇于中国传统陶艺之中,贯通于自己的陶艺创作道路,“得其意”、悟其道,“率性的美国特质使他的神来之笔不拘形式”。既不“忘”却数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陶艺文化,却又“忘”乎那传统所规范的固有“形”,开拓了一条洋溢着中国精神的现代陶艺之路。

  泥土和釉彩在他似乎不经意的“率性”下,时而翻转扭曲,犹如旋律华美之乐章;时而舒展挺立,仿佛更新争荣之万象;时而开敞聚合,恰似天地阴阳之精灵;时而挥洒淋漓,就像高山流水之诗篇。“形随意破、意逐形立”;随心所欲,忘乎所以。他以深情的人性去驾驭纯朴的泥性,又以感悟的泥性去表达深邃的人性。作品赋予泥土以泥土之外的生命,注入形式于形式之外的灵魂。人性与泥性的“天人合一”,创造出了一系列凝聚着天、地、人之灵气的、“有意味”的陶艺神品。

  上世纪60年代的“破形而立”系列,是他首先在观念上破除传统“形”的概念,蜕变而出、脱颖而立,从根本上探寻自己的造型语言和个性表现的技艺;70~80年代的“得意忘形”系列,又摒弃拉坯变形,更是注重立意而“忘其形”,完全不为形所限;90年代的“破土而出”系列,以无声的泥形引爆出雷鸣般的声响,给无生命的泥性注入强有力的生命,气势磅礴,大有“破土而出”的力度;21世纪始的“内在自然”系列,以更富与自然和谐及回归的心境去寻觅宇宙万物的规律,以自己对自然理解的心语符号去表现一个自然之子的追求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四个相异的创作年代、四个不同的作品系列、四个相联的发展阶段,记录着李茂宗先生从传统走上现代、从本土走上国际、从“形而下”走上“形而上”、从有法到无法、有形到“忘形”、从自然起步最终又回到自然的艺术生涯和历程。正是这种“得意忘形”的率直个性和“似忘非忘”的最高境界,赢得了慕尼黑国际陶艺展金奖,成为在国际陶艺大赛中夺魁的第一位华人,并连年获得英国、意大利等国际陶展殊荣,使他在国际艺坛崭露头角。

  他虽载誉满贯、成就斐然,然而他那不事雕饰、质朴纯真的艺术气质正写照着他为人谦逊质朴、率真豪爽的高贵品格。

  他春风“得意”了,但却毫不腾云驾雾、“忘乎所以”。在艺术创作时,“得其意而忘其形”,可以忘情渲泻、一气呵成,可以忘记自己、忘记他人,而在做人上他却始终忘不了一个陶艺家一丝不苟的作风和谦虚谨慎的情操,忘不了一个陶艺家任重道远的职责和推动世界陶艺发展的义务。

  他青年时期就肩负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陶艺顾问的重任,数十年如一日,以一个极普通的“同仁”身份奔走于全球、穿梭于世界,联络于各国陶艺界、传艺于中外“爱泥族”。举办展览、张罗讲座、策划研讨、安排培训,牵线搭桥、联络情感、交流信息、切磋技艺,不辞辛劳地为推动世界现代陶艺的兴盛发展而呕尽心血。一批批的年轻陶艺家在他的带动下“破土而出”;一个个陶艺学会和学术研讨会在他的倡导下“有声有色”……“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他春风“得意”了,但却毫不腾云驾雾、“忘乎所以”,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母亲,没有忘记给他艺术生命的摇篮——苗栗。他记住了自己是自然之子、记住了自己是炎黄子孙。

click here looking for affair men and women
nyc abortion clinics open abortion blog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