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傅抱石人物画作品《联吟图》解读
联吟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款识:联吟图。癸未九月中浣,万程兄自山城返成都嘱写斯图,乞颂吾兄道安。弟抱石。钤印: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其命唯新
引首:联吟图。健碧。钤印:大乐、健碧
签条:傅抱石联吟图。高花阁健碧题。钤印:乂之、健碧
卷跋:傅抱石以人物画当行出色,勾线飘逸似藤而有仞力。此卷为其东川时期所写,款署癸未九月中浣,上款作万程先生,则亦长沙崔翁所藏也。余为其品题傅抱石画者,此是第廿七件矣。戊寅秋九月,健碧跋于海上。
钤印:陈氏、佩秋
按傅抱石高足伍霖生教授《再论傅抱石卓越艺术成就》文中指出,抱石先生《论中国画的特点》一文中明确肯定,线条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从湘夫人、湘君等人物画中所用勾线仅数笔即表现出衣纹的各种结构变化却又是迎风摇曳、潇洒飘逸,又傅画独创一整套新山水技法系统及抱石皴,又点法、渲染法、皴水法、洒雨法等等。又其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所获的结论是:中国山水画萌胚胎于汉魏,成立东晋,发达于盛唐。把古代山水画史推前几百年,此是学术上作出之极大贡献。又对石涛的研究甚深,历有著作出版,遂为石涛研究权威。于此可知傅氏不但驰誉丹青且著述亦名列前茅,是故此卷《联吟图》所绘人物正合伍教授文中所云,其勾线迎风摇曳,潇洒飘逸。今幸为时中世兄所藏,诚可珍也。壬午夏初,健碧题于名都城。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傅抱石在重庆画展自序中就已明确宣称他的作品题材可以分为四类,第三类即为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在这条创作路线上,傅抱石用功之勤,并不亚于其对于山水画创作的投入,留下了不少弥足珍贵的历史画佳作。尤其是在四十年代中期,人物故事画是傅氏中年用功最深,作品也最多的画种。在此题材中,他精心构制了杜甫《丽人行》这样声色撼人的煌煌巨制,也信笔挥洒过《渊明沽酒》那样淡逸清雅的精妙小品,可谓大小由之,各臻其妙。
联吟,是古代文人雅集的形式之一,就是几个人合作一首排律,题材是事先指定,句数可以不限,几个人轮番接对。除了开头一联和结尾一联外,中间全用对仗,且要当场完成,是一种有相当难度的创作,也是文人雅集中的高档次创作活动。
抱石先生以其天纵之才把这一场面表现得热闹非凡,浓墨纤毫间尽现洒脱不羁的才情。该画用的是在背景事物间穿插人物的典型傅氏构图。全卷用树丛岩石把画中人物有机地分成三组,以暗色的背景凸显前面的人物,光影明灭间人物活动其中,形成恍如梦幻般的意境。大笔散锋浓墨挥洒出的树丛浓荫敝日,密叶丛树间高士们吟咏啸傲,顾盼有致,细笔游丝的线描恰如其份得表现出高士们潇洒闲适的魏晋风度,此画用的还是典型的粗细对比手法,人物造型也是典型的上古衣冠。
“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是傅抱石喜欢创作的题材之一,他本人认为这应该是人物画家的一条主要路线。傅抱石有叙史的癖好,历史之美往往能通过他的画笔,得以艺术地再现。这幅《联吟图卷》正体现了这一特色。
此卷作于1943年,是傅抱石在重庆金刚坡时所作。傅抱石居重庆金刚坡时期,经济状况欠佳。但诗穷而后工,蜀中的山川烟雨激发了画家的灵感,金刚坡时期是其一个精品迭出的高峰时期。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