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美术馆可能成为艺术品的坟墓

作者:张肇达|发表时间:2013-09-22|阅读(5377)|评论(0)| 推荐(0)


     美术馆里所崇尚的只是精英化的艺术,它还不是真正的公共领域,不是鼓励真正辩论的地方,也不是活的艺术正在发生的地方。

      前不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博物馆怀疑论——公共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史》,作者大卫·卡里尔是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

      在大卫·卡里尔看来,美术馆里所崇尚的只是精英化的艺术,它还不是真正的公共领域,不是鼓励真正辩论的地方,也不是活的艺术正在发生的地方。同时,他还认为艺术藏品也因为一旦进入了美术馆就失去了它和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整体联系,成为一个孤立的欣赏品。表面看起来,美术馆的藏品似乎得到了妥善保护,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文明的碎片而已,人们以为观众在此时此地能够通过观看藏品回溯到过去的时光,事实上,美术馆藏品的不可触摸,使这种想象中的时间之旅成为不可能,这就意味着美术馆可能是艺术品的坟墓。

      这几年来,中国的“美术馆热”有目共睹。十多年前,许多大城市甚至许多省份都找不出一家美术馆,现在,各个城市都在热衷于新建美术馆或者将老的工厂、仓库改建为美术馆。不仅官办美术馆越来越多,民营美术馆也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成批地涌现。

      例如,现在大量私立的美术馆,都在抢着收藏,但大多只是为了满足占有心理;由于是私立馆,它的收藏也不是终极收藏,也就是说,它的藏品还可以交易。这样实际是为艺术市场提供了机会。如何让美术馆的藏品更多地成为共享的公共资源,这应该也是私立美术馆的责任。

      对于公立美术馆而言,就算是终极收藏,但这些藏品一旦入库,常常就等于进入了坟墓,不知道几十年里有没有一次见光的机会?长期以来,公立美术馆应景的展览比较多,有多少实际作用,占用了多少公共资源,这也是应该检讨的。

      还有,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的美术馆,在公众参与、藏品研究方面,做得好的极少。所以,大卫在这本书里说,美术馆只有学会以全新的方式进行转型和调整才会有未来。这种全新的方式只能是走出藩篱,走向公众,走向生活。

      对中国而言,美术馆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最重要的,都是要给公众提供一个优质的公共空间,成为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的平台。 (来自广州日报)

open dating for married My wife cheated on me
website click here online
read wife cheated my fiance cheated on me
find an affair reasons why husbands cheat link
how to get abortion pill online medical abortion pill online abortion clinic in chicago
aids testing site aids organizations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