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郭常信的那年那月 作者:黄杰瑜

作者:郭常信|发表时间:2013-10-10|阅读(1637)|评论(0)| 推荐(0)

    近年,中国文革后期冒起的美术家在市场上行情看悄,越炒越热,但有时前卫看多了,看看写实派的画作,确有去一趟郊外旅行的感觉。近日来自辽宁省的油画家郭常信在艺术中心,首辨的个人画展就给你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

  跟郭常信握手,你会发现他拥有一双温厚的手,有点粗糙,却朴实。原来,眼前66岁的郭常信是名副其实的农民出身,59年考进鲁迅美术学院,专攻版画。文革结束,82年被调入辽宁画院,92年开始转攻油画。

  农民出身,对土地自有一份感情,大自然一直是他最重要及最擅长的题材。身为城市人的我,有些画作甚至给我上了一堂别样的课堂。好像作品《虹》中,在海边的木船旁边,竟有两度彩虹?“是呀,一个主、一个副,大概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间,我是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的”。

  另外一幅名为《刷窗棂》则是一名妇人拿着整个旧式的木窗框在河边洗,木窗框可以拆下来吗?当然可以。“我可以想象到,像你们城市人怎么会想象不到。哈哈”。

  一生接受国家分配的郭常信,以前身为辽宁画院一员,会定期下乡体验生活,这正是画画的好题材。他到过的地方不少,尤其爱到水乡及古村落:例如江南的乌镇、周庄等地,更到过四川一带,包括现已因三峡工程淹没的村落。正如他的水乡画以生活实感取胜,他追求的也真实:“我追求画作要贴近生活,要真实,画里面的,就跟我看的时候一样,观众看的时候要有共鸣。”

  作品《2005年春来早》,就是郭常信家乡的自然景观,画里有数艘披上厚雪的木船在海边,白茫茫的,小孩则在不远处放风筝。“画里的是我的家乡呀,这是绘于我回家探亲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早春,还有雪,我背着相机,就把风景拍下,原照片里没有小孩,是我小孩时的记忆。”

  当然,乡间的人物也是他爱的题材:“有时候去乡下体验生活,也住在农民那里,那些小孩见你是画画的,就走过来,很亲近,农民则非常热情。”展览就带来不少人物画。

  虽然文革关系,郭常信只能画粉画宣传画,对油画生疏近十年,但他的作品对文革没有批判性,《那年那月》绘画的,是刻满文革标志的两扇褪色的木门,两扇门中间则有一名男孩向外张望。“那个男孩是那个时代的,你看他的衣服也是父母做的。”郭常信或许无心,但褪色的大门与小孩,给人一种处于两种时空的感觉,历史感油然而生。跟文革后出世的艺术家不同,郭常信对文革没有控诉,换来的却是层层的生活实感。


2006年5月14日

香港《文汇报》黄杰瑜


read open my fiance cheated on me
abortion clinics in indianapolis west-bot.com abortion personal stories
cure for hiv aids healthcare foundation symptoms hiv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