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黄楷夫:古代绘者的艺与技

作者:雷家林书画|发表时间:2018-10-31|阅读(522)|评论(0)| 推荐(0)

黄楷夫:古代绘者的艺与技

十六世纪“无论在中国或欧洲,当经济力威胁到传统社会区分时,品味便起作用了。它是一种必要的、正当的消费依据,也是防范看来无坚不摧之市场的指导原则。换言之,品味制造者创造新的文化标准,并由之建立对文人绅士阶层有利的社会区分。”
    Craig  Clunas craft,或者Technique,最终给一个艺术家定位的是craft,而非其它因素。          

我现在知道了,为什么五代虽是乱世,画家成就却意外地高,例如周文矩、还有黄荃,那Technique,难以置信地漂亮讲究。黄荃的花鸟翎毛,周文矩的人物,说登峰造极也不过分。所以,入宋之后画院的艺术家们也难真追上,只好另辟蹊径。        

 大涤子是自徐渭以来,在技法上最讲究、最大胆和最有个性的,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他印证了近代以来,由于前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变革而,中国绘画的重心由宫廷逐渐转向江南,这从与石涛同时期和清宫关系密切的四王画风(最近故宫博物院有四王特展)之比较,可非常清楚地看得出来,四王泥古,后面再添几个零,也是无法与石涛髡残们的成就相提并论的。

 

编者语:此转自黄老师微信中的一段文字,文题为编者加。楷夫兄不仅学养深厚,而且长居京城,所观原迹多,并游走四方,视野广阔,对于艺术的感悟能力十分透彻,其所涉艺术之论精辟中肯。舞台艺术是其主业,然其原本的古代绘画艺术的学识不能被掩盖,尤其是获得更多的观赏艺术原迹及摹品之后,底气十足,所发之语中的而不虚妄。

余此次燕京之行,不仅观四王原迹,法海寺明代壁画,海威夫妇的藏品,还观故宫在城墙上举办的《爱琴遗珍》展,以此带来最大的感触是,对于艺术品的收藏,当以“真”或“伪”,还是以“好”与“坏”为标准,在《爱琴遗珍》展中,诸多从海底捞出的石头风化严重,看不出一个人体的线条与脉络,自然谈何美与艺的境界,我想西方的博物馆展示的时代久远的作品,多半是仿品或摹品,这个在我们东方也是常态。绢与纸的寿命有限,石头也许耐久,却也逃不过风化的命运,各类艺术品要代代的复制方可以得到流传,否则会掩没,还是那位美国学者古德曼说的好:好的复制品强过无法观赏的原件(大意)。于是我们对于艺术品的观赏与收藏,应当是以“好”为旨归,其它便不重要了。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