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气之说(文 李继领)

作者:中国国风网|发表时间:2018-07-06|阅读(168)|评论(0)| 推荐(0)
气之说(文 李继领)

气是什么东西?抓不着看不见,而又无处不有,处处存在。人和其他有生命之物要维持生存,就要呼吸,这就需要自然界的空气;轮胎载重需要打满气;气球上天靠的是冲气;火车内燃机是用煤燃烧后的蒸汽作为动力;汽车也是将油燃烧,汽化之后产生动力;火力发电厂是燃料燃烧之后,将水烧成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除此之外,还有气功,气功的气更神。由此看来,气的作用可大了,大到火箭上天,小到日常生活,人们都离不开气。

尽管从词汇学方面说气和汽不是一码事,“气”一般指气体、空气和气息等等,而“汽”则指液体或固体受热而变成的气体。前者是自然界产生的,后者是物体受热后形成的,二者虽不同形却同源。气是自然界本有的,汽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者比前者多了三点水,就是多了一定的条件,而后者比前者作用更大,应用范围更广。

由此想到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是要生气。或者遇到不平,或者含冤受屈,或者被人欺侮,都不免要生气。从医学角度说,生气有损人的身体健康,常常因气而得病,甚至也有被活活气死的。看来这个气的功能还真不小,诸葛亮三气周瑜,把周瑜气得金疮崩裂。这种气的产生当然要比空气、蒸汽等气体复杂得多,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农民为生存艰难而生气,工人因失业而生气,官员为升迁不遂而生气,老板因对方失信而生气……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因为这种气产生的原因太复杂,表现形式太缭乱,难以捉摸,一时没法深究。但是怎么看待这种气,怎么对付这种气,当这种气郁闷在我们心中的时候,如何才能尽快摆脱它,使它尽量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呢?

首先,当这种气产生之后,我们要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哪些是客观造成的,哪些是主观造成的。哪些属于社会的,哪些属于人为的;哪些属于别人的,哪些属于自己的。属于客观的、社会的,就随它去,因为客观的东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在客观面前常常是无能为力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命运”。属于别人的也没办法,只能引以为戒,以后提防着,因为社会是全体人的运动,你没法左右别人的行为,君子小人自古有之,吃一堑长一智。

然后,认真分析自己的责任,深刻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惩前毖后,总结经验教训,今后再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一来,“气”也就变成了“汽”。

每个人都要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生活,而社会运动是极其复杂的客观条件和人类活动所构成的群体运动,在这么大个群体里生活,互相之间碰撞、争夺都是正常现象,并没什么奇怪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对待,变不利为有利。人是能思维,有感情的,遇到气人的事谁也不能不生气,但当你盛怒的时候竭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保持清醒的头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你因气而闷闷不乐,愤愤不平,耿耿于怀的时候,要学会宽慰自己,蓄气以成势。这样对自己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最后,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把气作为一种动力,利用它来鞭策自己。勾践灭吴,卧薪尝胆,凭的是一股气;韩信受胯下之辱,忍的也是一口气;文天祥受尽苦难折磨都不降金,要的也是一口气;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救济粮,活的是一口气;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争的也是一口气。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作离骚,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等都是被贬谪后遭到不平之气,文章才大放异彩,流芳千古。

人生不要怕不平,不要怕生气,人活一口气,人无气不立。人就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平静的日子,没有波澜,去而不返,如果遇到高温汽化之后,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遇到严寒则使自己坚硬起来,打不碎,摔不烂,可以承受巨大的负荷。

平顺中生活,一生遇不到大气的人是庸人;意志薄弱,心胸狭窄,遇气而丧志的人是懦夫;专门利己,唯利是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害人,造气给别人的人是小人。只有遇气而不馁,正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将气变为动力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气之说(文 李继领)

【作者自作简介】李三一,自号三一居士。释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求真一贯。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但地荒欠收;著述甚多,不合时宜,唯窖藏自珍;折翅铩羽,齿脱发枯,仍期待时而飞。生命之泥委弃在地面上,连野草也不生。愧对人生,不敢简介自诩,聊以数语书之,望各位朋友见谅。

http://www.zgguofeng.com/shici/scft/241700.html

责任编辑:孙克攀

评论(0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