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美国专家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琴艺术”

作者:QQQQ4024|发表时间:2019-03-07|阅读(622)|评论(0)| 推荐(0)


美国专家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琴艺术”


古琴是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乐器,为什么说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月8日在华盛顿美国国家民俗中心和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共同举行的“美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作预备会”上,与会专家的一番精采解释令人豁然开朗。 


美国国家民俗中心David A. Taylor 博士说:古琴,是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演奏家,是人,也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古琴的发明制作、弹奏技巧、曲调谱写、演奏仪式、传承体系、思想表达、精神内涵等等,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所以,联合国批准的世界遗产是“中国古琴艺术”,而不是古琴这个乐器或那些古琴演奏家,虽然古琴这种乐器和那些演奏家们都很重要。


对于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学院的Nora Yeh 教授介绍说,老艺人制作了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任何人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老艺人身怀绝技的手艺,从他口传心授的传承,到艺术构思和操作的手法技巧,烧制过程中的行业规矩,信仰禁忌等等,往往都是人们难以看到和难以触摸到的,这就是“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他那些精雕细琢的作品是物质的,但是它们确实是展示了老艺人绝技、绝艺的载体,它们很可能成为宝贵文物。如果只保护了那些精美的陶瓷作品并不等于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只能算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保存,因为一旦老艺人自然离去,他身上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消亡,那些绝技、绝艺也就人亡技绝,人亡歌息,造成技术或艺术传承的断层,造成传统文化宝贵资源的巨大损失。


“因此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这个准确的概念,才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确对象,才有可能最终达到真正保护的目的。把握住‘非物质’的准确概念及其内涵,不仅应该做到,而且能够做到。” 美国国家民俗中心主任Peggy A. Bulger最后说。



评论(0个评论)